以工带乡 照亮高原“乡村振兴路”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5-05-19作者: 杨跃祥
在云南迪庆的松诺永河畔,一座现代化的铜矿山和一群“缺氧气不缺志气”的建设者,踏着“雪山雄鹰”七林旺丹足迹,默默守护着这里的美丽山水,改变着这里的历史面貌。
设施全了
迪庆有色开发普朗铜矿之初,就坚持把企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解决河道清淤、道路保通、防火卡点建设等“燃眉之急”的同时,更注重产业、教育、文化的深层次赋能,持续传播“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追求更高”的企业文化,涵养基层精神沃土。
地处香格里拉市东部的尼汝村曾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曾一度制约了当地发展。自2006年普朗铜矿投产以来,迪庆有色累计投入近百万元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改善、滑坡治理等“微项目”,助力村庄“轻装上阵”。2025年1月,尼汝村村委会主任杨世荣顶风冒雪,送来一块写有“为民办事关怀备至,为民排忧情深似海”的牌匾,表达谢意。
如今的尼汝村,已拥有“云南省文明村”“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成为以工促农、以企带村的典型案例。
产业旺了
“哪些项目能做、哪些资金能用,每一步都需要沟通协调。”负责迪庆有色社会责任管理的彭燕青对履责流程烂熟于心。她所推动的,正是迪庆有色多年总结出的“1+N”履责模式,即“产业+就业+教育+捐赠+驻村”的综合帮扶机制。
近年来,迪庆有色在确保安全环保生产的同时,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和本地协同发展:2019年至2024年,实现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上缴税收27亿元,安排本地员工258人,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采购本地农特产品超2000万元,累计捐赠帮扶资金超800万元,综合补偿支付达4672万元。项目落地落实的背后,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普朗模式”。
环境美了
迪庆有色坚持“短期解决实际困难+长期夯实发展基础”原则,推动乡村“硬件”提升与“软件”转型并重,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香格里拉羊拉乡茂顶村是中国铜业的挂包区域,2023年,迪庆有色定向捐助该村建设青稞种植基地。如今,绿意铺满山岗,形成南仁村特色农业亮点。类似的“小而美”项目在迪庆有色不断涌现:从村庄饮水安全、道路修缮到生态治理,均被纳入企业责任清单并逐步实现。
藏族青年孙诺是迪庆有色驻格咱村的第一书记,他于2018年主动申请到格咱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矿山捐助项目监督员,在企业与村乡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目前,迪庆有色共有6名优秀年轻干部常驻乡村一线,持续在格咱村、茂顶村等地深耕乡村振兴事业。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人文氛围有力推动了迪庆有色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迪庆有色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生产经营效果持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已建设成为中国最大地下铜矿山、中国首家5G工业运用智能矿山、云南省绿色矿山,成为中铝集团和中国铜业重要铜资源基地。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