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花”绽放生产一线 ——昆明冶研院冶金研究所科技项目攻关侧记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5-04-29作者: 包稚群

团队人员40人,党员22人,硕士占70%,博士占30%,拥有省市级人才12人、省级创新团队或平台两个……这是一支人才济济的队伍,他们扎根祖国西南,不断探索着矿石与金属之间的神秘转化,将埋于地下、藏于矿石中的宝藏“百炼成金”。近5年来,他们承担了国家级项目5项、中铝集团 “十四五”重大专项两项,承担云南省科技项目30余项,获授权专利30余项,荣获云南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奖10余项。他们就是昆明冶研院冶金研究所团队。

党建引领出实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昆明冶研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强根铸魂。

2019年以来,冶金研究所党支部围绕中铝集团、中国铜业及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攻关,先后将铝基催化剂、3N硒及含锗铜物料提锗、优化湿法炼锌系统技术等作为“两带两创”活动内容,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团队苦干实干、创新创效。

服务企业显实力

昆明冶研院作为中铝集团专业研究院,肩负着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的重任。

针对兰坪大量低品位氧硫混合堆存矿的问题,40多年来,国内外20多家科研单位接续研究却始终无法实现工业化利用,既占用矿区场地,又存在安全、环保隐患。

为解决这一世界级难题,昆明冶研院联合高校和企业针对“共伴生复杂锌资源开发利用”课题持续攻关。

冶金研究所青年科研骨干袁野带领团队成员历经5年的科学研究和驻厂攻关,开发出的工艺成功应用于生产一线,突破了技术瓶颈,实现了浮选氧化锌精矿的全湿法冶炼,每年可为金鼎锌业创效超5000万元,为云南省乃至国内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示范。

冶金固废资源分离也是行业关键共性难题,冶金研究所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进行复杂多金属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创新,实现铜、锌、镍、锗、铟等有价金属高效提取。

技术骨干牟兴兵带领团队成员自2020年以来一直驻扎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凛冽的寒风和料峭的冰雪也挡不住科研人员实干的步伐。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努力,加压湿法冶金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近5年来累计为企业创造利润超3亿元。

成果转化见实效

冶金研究所始终秉承“做有价值的科研,出能转化的成果”理念,打通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最后一公里”,聚焦国家金属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安全重大需求,以科研成果回馈社会。

该研究所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自主开发了贵金属—铝基催化剂、纳米银粉、3N硒等产品及关键核心技术,获得了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相关技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其中车载用铝基催化剂项目获云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及中铝集团颁发的多个奖项,自主转化产值每年超3000万元。

昆明冶研院冶金研究所团队恪守科技报国之志,让“科技之花”绽放在生产一线,将以更多的科技成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香港六开现场直播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